教 育 規 劃
培養跨世代的創造力與文化自信
113-114年北區文化體驗教育計畫

本計畫透過文化、藝術與教育的跨界整合,開發多元文化體驗課程,並延伸至中小學,結合十二年國教課綱,促進文化教育於校園內扎根與實踐。
同時,計畫邀集文化藝術團隊與個人工作者,透過課程輔導、對話共識及教案指導,提升藝師團隊在教案設計、課堂氛圍及教學策略上的專業能力,使課程更契合文化與教育政策理念。
此外,為推動課程的持續發展與資源共享,鼓勵將教案成果上傳「藝拍即合」平台,作為未來教材研發與文化教育推廣的重要資源。






以共識為基石,推動研發卓越前行
研發中心輔導團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及輔導員共同組成,藉由共識工作坊探討共創平台運作及輔導陪伴執行細節等議題,結合多元專業與豐富經驗,致力於提供專業指導與全方位支持,推動研發工作的持續進步與創新發展。
強化教學實務,培育文化推動力
辦理兩場與計畫目標相關的研習課程,課程內容涵蓋教學實務、議題融入與班級經營等重點,旨在強化補助單位推動文化體驗教育的專業能力與實務經驗。
系統輔導,優化教學品質
113-114年度共輔導16個藝師團隊,前往北區36所學校進行教學。針對每個補助單位,規劃四個階段的共構教學流程,包括課前共備、課間觀課、課後研討及教案修整,旨在強化教學品質,深化文化體驗教育成效。
跨區共學,啟發教學創新
辦理跨地區交流參訪,行程涵蓋臺中多處文化場域。同時,特別邀請藝術入校團隊「彤漾藍工作室」及「耕恬手作工作室」進行經驗交流與教學分享。此外,安排「迷璃手作工坊」帶領參與者體驗玻璃攪拌棒燒製與玻璃吊飾製作,感受工藝之美與手作樂趣。
創意匯聚,激發文化動能
舉辦成果分享活動,邀請藝師團隊與授課學校攜手演出踢踏舞,並邀多所學校師生共襄盛舉。同時規劃皮影戲、槌染、隧道書等多元文化體驗,透過表演與實作並行,展現豐富的學習成果。此外,舉辦徵件說明會,邀請北臺灣9縣市潛力藝文團體與合作學校參與,協助理解計畫成果,並促進未來提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