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 術 經 紀
讓每場展演都是文化與藝術的交會
拾刻-雕塑展
來自十位藝術家的創作結晶

策展理念
美感視覺焦點在我們生活空間,在文化藝術展覽的場域,在與藝術相遇的偶然,不應只是建築,更應該是雕塑風華驚艷!雕塑,引領每個人身體移動與環繞目光移動交會的傳遞,雕塑,來自我們自身心靈探索的一個震盪與思考。
本次「拾刻」雕塑展,由來自台灣不同世代的十位雕塑家共襄盛舉,獻上對中心十週年的創作致敬。十年間,中心持續推動藝術教育與創作交流,傳承多元美學風貌。
「拾」象徵十位藝術家的創作結晶;
「刻」標記十週年的重要時刻;
「拾」亦諧音「時」,記錄這場關於創作與時間的深刻對話。
參展藝術家
王水河
鍾情雕塑獨創的表現,乾漆的雕塑技藝與圓潤
鍾情雕塑獨創的表現,乾漆的雕塑技藝與圓潤
僅受小學教育、無美術專業訓練的王水河,憑自學之力跨足商業設計、建築景觀與公共藝術,並創作出「水河圓體」電腦字型,展現非凡才華。
47歲罹患喉癌手術後,他轉向雕塑與油畫,風格由繁入簡,卻成就另一藝術高峰——備受推崇的裸女系列。郭清治
探討人體圓潤的生命,雕塑寫實與抽象的演繹
探討人體圓潤的生命,雕塑寫實與抽象的演繹
一次北上訪友,偶然接觸石膏翻模技法,從此開啟郭清治的雕塑之路。資訊匱乏的年代,他憑藉不懈摸索與實驗,從鐵雕、泥塑到抽象造型,逐步塑造獨特藝術語彙。
1960年代,他與同好共創「形向雕塑會」,1970年代,更是台灣現代雕塑先鋒團體「五行雕塑小集」的發起者之一,持續引領台灣雕塑藝術向前邁進。
導覽地圖
